RESEARCH & DISCOVERIES
Current Areas of Study

钙钛矿太阳能电池
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炜教授-刘宗豪副教授团队致力于发展面向应用的大面积、高效、高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。研究团队包括教授1名、副教授1名、博士后2名、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。团队拥有较完善的实验条件,150m2基础研究平台和200m2工艺放大超净间已投入使用。陈炜教授2015年获得国际上第一个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记录,写入权威效率记录表。2018年在美国Newport公司获得反式并联模组稳态化认证效率16.6%。2020年再次通过莱茵认证获得反式串联模组17.3%认证效率。基于多元氧化物固溶体和掺杂技术,实施“兼顾效率和稳定性的界面工程”,发展“气固法液化钙钛矿厚膜制备技术”、“新型无机半导体界面材料”、“钙钛矿/PCBM渐变异质结”、“惰性金属电极”等新材料、新结构和新概念,有效改善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,尤其是具有实用性的大面积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。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(含共同)在Science(2015)、Nature Energy(2016/2020)、Science Advances(2016/2021)、Nature Communications(2018/2019)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
代表性成果一
2015年,陈炜等基于反式器件结构,获得国际上首个大面积(1cm2)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记录,写进权威效率记录表。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W Chen, et al., Science, 2015, 350, 944。同期Science特约评论指出,该工作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加入了主流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行列。相关工作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:ZL201510450181.2。

代表性成果二
2018年,陈 炜团队在美国Newport认证反式结构并联组件稳态化效率16.3%(面积20.6cm2),为并联型组件国际最高认证效率。论文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, 2021, DOI: 10.1126/sciadv.abg3749。2020年,陈炜团队通过莱茵认证反式结构串联组件效率17.3%(基板面积100cm2),该指标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。相关工作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:ZL201810683527.7。